今天(8月20日)出伏,长达40天的三伏天正式结束!
【资料图】
出伏后还会热吗?
出伏在即,清凉即将抵达,我省局地将迎中到大雨。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省的中北部地区多云转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局地有中到大雨,个别乡镇有暴雨,降水中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余地区多云有分散阵雨或雷雨,东部个别县市有35℃以上的高温。
这些疾病容易高发
从出伏到秋分这段时间内,昼夜温差起伏很大,在忽冷忽热的强刺激下,有下面这几类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
1.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闷热,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
此外,冷热环境交替,容易引起血压较大的波动,两者共同作用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溢血等)的发作风险。
尤其本身心脑血管不好的体弱人群和老年人群,需要多加注意。
2.中暑
一是天气闷热,人体水分流失较多。
二是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忽视”,认为不是炎炎夏天不会中暑。
三是,早晚气温变化较大,部分人穿衣物较多,容易引起中暑。
3.过敏
这一季节是皮肤及呼吸道过敏的好发季节。
空气干燥,使得皮肤比较干燥敏感,更加容易对过敏物质产生过敏。
此外,空气中的各种花粉、灰尘颗粒等过敏原增加,容易引发易过敏人群的呼吸道过敏。
4.感冒、肺炎
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病毒的繁殖以及冷热交替的环境,加上人体免疫系统在这段时间里比较“低迷”,容易引发感冒。
此外,肺炎也是这段时间的高发病之一。家长应及时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5.咳嗽、扁桃体炎
空气比较干燥,使得嗓子及鼻子“发干”,容易引起干咳(一般痰比较少)。
此外,这段时间扁桃腺也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多有因疼痛而无法吞咽的情况。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出伏之后,气候逐渐干燥,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疾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朱翠玲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示,出伏后要注意这些养生常识。
来源:人民网、黔气象
编辑:史汶曦
审核:李周|责编:黄江北|编审:冀佳
标签: